![]() 古方合香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传统的香文化也有着三千年以上们历史。上海市青浦福泉山高台于距今5100~4000年的良渚文化墓地考古发掘出土了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陶质竹节带盖熏炉。开启了后世用香炉焚香的先河。 《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宋代丁晋公《天香传》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香的使用与中华礼乐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熏香以中土所产草木类香料直接焚香为主。西汉以后由于岭南与西域的平定和拓展,与东南亚及阿拉伯、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來大大增加,熏香所用的香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代及略晚之文献《交州异物志》、《本草经集注》、《名医別录》等所载,沉香、丁香、龙脑香、苏合香、乳香、木香等南国海外香料成为当时熏香的主要香料。東晋葛洪《肘后救卒方》、南朝宋范晔《和香方》又记载了當時熏焚的主要香品為和香。 两宋时期是中华传统和香定型时期。出现了沈立《香谱》、洪刍《香谱》、叶庭珪《名香谱》、曾慥《香谱》《香后谱》、南宋陈敬《陈氏香谱》《新纂香谱》等。 元明以来的和香专著有松江陶宗仪著有《墨娥小录·香谱》,扬州周嘉胄《香乘》等。目前留存下来自东汉以来至清代的和香方大约有六百个左右。 和香是以两种以上的不同香料调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型的香味。 传统和香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体现: 1.末香,将各类不同的香料碾磨成粉末,然后调和在一起。用特制的印香炉印出不间断的花纹或文字点烧熏焚。末香的大约出现于东汉至六朝时期,早期以散烧为主,唐代已经有明确记载的印香焚香法了。 2.香丸、香饼,先将碾磨成粉末的香料充分调和,再加入适量的蒸煮过的蜂蜜,这种蜂蜜称之为炼蜜。将炼蜜调和的香泥用手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香丸或压成小香饼。香丸与香饼的使用不会晚于东汉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香方为东汉时期的汉建宁宫中香方。 3.线香,线香是印篆香的另外一种形式,其出现的时间最晚。大约始于元代,但直到明代中后期刊印的《本草纲目》、《遵生八笺》、《香乘》等文献才有明确的记载。线香是以碾磨成粉末的各类香料调和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剂,再挤压成形荫干即可。又有以竹签为芯涂上白芨水裹以香粉,即为竹签香亦称之为簚香。 陈敬《陈氏香谱》谓:“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此为和香不易之法也,使诸香药合为一体,并且窖藏一定的时间方能产生美妙的香品。又明高濂《遵生八笺》曰:"制合之法,贵得料精,则香馥而味有余韵,识嗅味者,知所择焉可也。"故和香之前提是辨识香料的真伪优劣,选取优质的道地香料,如此方能做出清妙馥郁的顶上好香。 韦应物扫地焚香,燕寝为之凝清。黄鲁直隐几炷香,灵台为之空湛。传统之和香技艺体现中华文明中优雅睿智的生活哲学,为现今忙碌紧张的社会生活增添闲雅宁静的心境。
|